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中铁隧道集团党委作出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

来源: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10年09月27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近日,中铁隧道集团党委召开专题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公开承诺工作。承诺到年底以前,努力在十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做好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计划。深入开展调研,科学研判形势,瞄准“国内领先、世界著名”发展目标,围绕优化市场布局、资源配置和队伍结构,提升精细管理、技术创新、资源利用、项目赢利、风险控制等能力,制定出台“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2010年—2012年滚动发展计划,从发展方向、战略举措上保证企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2、超额完成2010年经营生产任务。适应铁路市场营销分档管理新规定,抓好营销策划,加强组织协调,力争突破局限,力求最大份额。同时,坚持不懈地扩大非铁路市场领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施工生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挖掘施工生产潜力,打好施工生产攻坚战。以市场促现场,以现场保市场,全面超额完成2010年经营生产任务,创造新签合同额、企业营业额历史新纪录。

        3、实现年度安全质量管理目标。贯彻“科学保安全、铁腕治安全、基础促安全、群众保安全”原则,坚持“一岗双责”,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违章行为,杜绝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加快推进铁路项目标准化管理,年底前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化管理文件体系。全年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杜绝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年度创国家级优质工程3项、省部级优质工程8项。

        4、产业结构调整采取新措施。进一步明确母、子(分)公司功能定位,规范母、子(分)公司管理。在整合企业资源、扶持弱小单位上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组织结构调整力度。依托在建项目,积极推进路桥公司、机电公司建设。抓好重庆会展中心BT项目运作,在延伸主业相关上下游业务上努力实现新突破。

        5、科技创新能力取得新进步。保证科技创新投入不低于年产值3%比例。加快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9月底通过国家科技部实验室筹建论证,并进行基建施工。召开第三届科技大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围绕重点工程开展技术攻关,提高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年内争取有10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内完成10项以上工法开发项目、5项省部级工法申报工作。年内获得4—6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6、财务管理工作实现新突破。加强“双清”工作,加大投标、履约保证金回收力度,加大备用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清理力度。抓好资金集中管理,定期通报各单位资金归集度,加大铁路项目资金调控力度,保证年度资金集中度达到66%。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过程控制,加大重难点亏损项目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收尾项目经济效益,确保全年实现利润总额4.33亿元。年底实现无亏损企业目标。

        7、“四位一体”优势获得新巩固。提升企业横向一体化发展水平,保持设计、施工、科研、修造功能的协调发展。不断完善设计咨询功能,在突出隧道专业特色的同时向多元化拓展;提高协作队伍管理水平,加强安全质量等风险管控,推进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提高综合施工能力;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年底前完成研发职能机构优化工作,实现科技设计部、技术中心、工程试验中心的实体运作,提升科研攻关能力;完善集团专业非标设备开发、采购、制造、维修功能,通过整合子分公司优势资源,形成统一的实施主体。

        8、党建政治工作展示新作为。按照中国中铁党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百千万创先争优示范工程”活动,使创先争优活动“上桥头、进洞口、下工班、到宿舍”,形成齐争共创的良好活动局面。以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上新台阶,把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为打造“中国中铁隧道”知名品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9、队伍作风建设得到新加强。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创建“四好”领导班子结合起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员工“能进能出”市场化用工机制、干部“能上能下”选人用人机制、收入“能增能减”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以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为契机,开展干部职工作风整顿,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实干型、高效型、廉洁型总部机关,提高集团公司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0、让干部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加快集团公司34#住宅楼、二处中燕小区集资房等住房建设,解决干部职工的住房难问题。加快集团公司岗培楼改造,改善干部职工培训条件。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保证年初“两会”确定的人均年收入增长8%以上目标实现。落实员工退休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方面待遇,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加强协作队伍中农民工的管理,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三工建设”,落实“三不让”承诺,完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努力营造企业和谐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