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从农民工到奥运火炬手——记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农民工杨胜华

来源: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08年06月03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2008年元月8日,对于中铁隧道集团农民工杨胜华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他被确认为奥运火炬手,将代表700万沈阳市民参加举世关注的2008年奥运会!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一个在国有企业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能够在2007年和温家宝总理共度除夕,能够成为盛大奥运会的参与者,何其自豪!

争当金牌工人

    “这就象在梦里!”听到这一消息,杨胜华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兴奋之情跃然眼前。

      1976年,杨胜华出生在四川安岳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18岁那年来到了中国中铁隧道集团这个大家庭里,现在他是沈阳地铁03标电焊班班长。

      1994年~2005年期间,杨胜华先后在北京地铁天安门东站、深圳地铁益田站、北京地铁13号线、北京地铁5号线从事焊接工作。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他很快从一名普通的焊工成长为技术骨干。

      2005年10月,杨胜华来到沈阳,在中铁隧道集团沈阳地铁03标从事钢格栅及钢筋笼的加工。开工伊始,一个大难题就摆在他的面前:东北地区严寒的气候加上室外焊接,使得钢筋笼焊接处极易出现裂纹,造成焊接质量出现问题。他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加工厂厂长龙孝华的鼓励下,下定决心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凭借着一颗炽热的心,他迎难而上,时刻牢记中铁隧道集团“做最难的,交最好的”质量观,创造性地提出了用烤箱把焊条进行加温,从而使焊接质量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他对焊接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一次,他在检查中发现有一个钢筋笼的焊缝不严实,随即拿起电焊钳做了一次示范,并认真跟大家讲解了焊接过程中注意事项。从此以后,洪湖北街站钢筋笼的加工质量更加精益求精,03标段从未出现过任何焊接质量问题,驻地监理给予了“免检产品”的称号。

     同时,他在区间二次衬砌过程中还创造出直螺纹与钢筋制作连接技术,提高了隧道衬砌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他本人被沈阳市总工会授予“金牌工人”等荣誉称号。

风靡沈阳

杨胜华不仅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之余还不忘给自己“充电”,现在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计算机辅助制图CAD,对三维视图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善于钻研,在实践中总结焊接技巧,从节约成本、减少工作的时间角度出发,总结出一套快速安全的工作流程,加工的钢格栅保证了沈阳地铁03标段区间隧道四个断面开挖时的初支,为工程进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是在这样风风雨雨的磨练中,塑造了杨胜华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敢为人先的朴素情怀与高尚情操,这和“更高、更快、更强” 的奥运精神一脉相承。现在,杨胜华把家里人都接到了沈阳,而他的孩子已经在于洪区开始读小学,“沈阳让我有一种家的感觉!”

2006年9月25日,沈阳市首届以“农民工·新市民,我的兄弟姐妹”为主题的大型电视专题文艺晚会在市大东广场举行,杨胜华有幸成为了沈阳市十佳“新市民”,并同时获得了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这是沈阳地铁建设单位中唯一获得该项称号的农民工兄弟。

也正是凭着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杨胜华先后被沈阳市总工会评为“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2007年4月,他获得了辽宁省政府颁发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杯”劳动竞赛先进个人,以表彰他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辽宁卫视、沈阳电视台、华商晨报等新闻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一时间成为沈阳市的新闻人物。

2008年元月8日,杨胜华正式签署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林匹克火炬接力火炬手承诺书,成为“奥运火炬手”中的一位。他表示,决心以良好的形象参与奥运,展示现代农民工的新形象。

难忘总理情

2007年除夕,是杨胜华终生难忘的日子。当天下午,温家宝总理来到中铁隧道集团沈阳地铁洪湖北街站,走进地下隧道施工现场,亲切地向杨胜华等农民工拜年并和他们一一握手。

温总理说,农民工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农民工应该得到重视,得到关心,得到应有的待遇,我们全社会都要尊重农民工,尊重他们的子女。农民工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应该得到同等的待遇,这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国务院已经出台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文件,把这项工作纳入法制和制度的轨道。

沈阳市对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视,中铁隧道集团采取“八个一样”政策,在关爱农民工、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当听到在场的农民工说他们都办理了工伤保险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时,温总理高兴地点头称赞说:“好啊,做得不错。”

总理的话,成为沈阳地铁农民工工作的巨大动力。“温总理亲切的笑容仍历历再目,他的话一直激励着我们农民工努力工作,为沈阳市城市建设多做贡献,感谢共产党,感谢国家和企业的好政策。”想起当时的情景,杨胜华仍然感动不已。

 “八个一样”受益者

“破除农民工是‘打工仔’、‘雇佣劳动者’的观念,树立农民工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新成员,是企业发展的有生力量的观念。”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活动中,中铁隧道集团通过深化“六破六立”大讨论,15000员工对农民工的认识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一批农民工伴随企业发展成长起来。

而杨胜华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中铁隧道集团正在采用“八个一样”政策关爱农民工,建设和谐企业。“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企业对农民工的关怀,我才有今天,才能获得这么多荣誉,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杨胜华说。

中铁隧道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郭大焕认为:“提高待遇,维护权益,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更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为他们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

无论是东海之滨,还是西部戈壁,无论是南国热土,还是北国冰封……无论你来到他们哪个工地,都分不出哪个是正式职工,哪个是农民工,他们吃、穿、住没有区别,拿着一样的工资(同工同酬),享有一样的保险,一起工作,一起娱乐,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参与管理……

“现在农民工与企业职工一样工作,而且不少是生产一线骨干,农民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推动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铁隧道集团总经理张继奎深有感触地说。

“八个一样”是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在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3标段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当年上海市建筑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进行了交流,他们的作法得到上海市总工会的充分肯定,河南省总工会到上海考察后要求在全省建筑业推广。

目前,中铁隧道集团有300多个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县,十余万农民工参与这些工程施工。“八个一样”将使数万个家庭从中受惠,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从物质维护,到精神维权,从技能培训,到参与管理,从“你和我”到“一家人”。“八个一样”大大调动了农民工生产积极性,极大增强了国有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