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劳模故事【篇3】秦环兵:用专注测量人生深度

来源: 时间:2023年06月0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秦环兵

  中铁大桥局二公司测绘分公司员工秦环兵,数十年来在工地上摸爬滚打、边干边学,从取得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学历,到成为测量人才、带领团队攻克测量难题,从当好施工“先行官”到创办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始终用专注测量人生深度,用奋斗诠释着工匠精神。
  “作为新时代技术工人,我服务的是桥梁建设。”秦环兵总是这样说。在他看来,中国的桥梁已走向世界,创下诸多世界第一,但测量在桥梁建设中仍举足轻重,不能“失之毫厘”。
  “我一直坚信,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能探索更好的方法。”
  在沈阳公和桥主塔施工期间,测量主塔索道管都是白天闲着晚上去测,因为白天温差大,热胀冷缩,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大家形成了习惯思维,谁也没思考通过什么办法能够在白天测量。
  秦环兵用心琢磨,经过反复测算,在理论数据中添加了不同温度下实际偏位量的数据,用“以偏就偏”的方法,解决了白天不能进行测量作业的难题。
  在顺德碧桂路高架桥曲线桥梁测量中,原先采用的“施工坐标系统计算放样法”中,施工坐标系统的北方向与桥梁轴线方向不一致,夹角较大,工作效率低下。
  秦环兵将以往“施工坐标系统计算放样法”革新为“曲线桥各墩台独立坐标系统计算放样法”,将以往计算的各墩台施工坐标数据分别转换为以各墩台中心为坐标原点的各独立坐标系统,实现了由曲线桥测量模式向直线桥测量模式的转变,减少了人力及仪器投入,工效提高1倍,创经济价值230万元。
  在芜湖轨道交通建设期间,秦环兵带领测量团队又攻克了测量难题。该项目轨道梁设计比较特殊,30%的轨道梁是曲线型的,不能批量生产,而且轨道梁各项技术参数的允许误差必须要求控制在3毫米内——这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测量上面。
  效率上不去,大家急得团团转。秦环兵设计了链条式伸缩读数装置、移动可调式激光测距固定装置和底模检查卡尺,提高工效4倍。
  “我给铟钢尺吊上线坠,挂在圆盘上,这样铟钢尺被线坠拉着,一直保持绷紧状态。当长度变动时,铟钢尺上读数就可以随时读出。调整用时只需1个小时,只需一名测量人员操作即可。”秦环兵说,这样一来,我们不需要投入仪器配合检测,方便又省力,精准度也高,为项目创造经济效益近260万元。
  像这样的小改革、小创新,秦环兵带领团队开发了100余项,优化测量方案135项,解决大型桥梁现场施工测量难题30余项,为企业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3500万元。
  2013年11月,秦环兵带队去“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勘测桥址。当时,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风力7到8级,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地上积雪没膝及腰。不少施工人员有畏难情绪。
  为了提高行走速度,秦环兵和队员们不得不俯下上半身,几乎在雪面上匍匐“爬行”。厚厚的积雪下,有可能是有水坑“埋伏”。
  一次,秦环兵一不小心掉进了冰里,积雪淹没了他的头顶。队员们使劲拉着他的胳膊,才得以脱身。作业的地方荒无人烟,为了节约时间,测量队顾不上停留,只吃些随身带的干粮,便快速行进。
  “操作仪器时,我们不能戴手套,用不了几分钟手就冻得不听使唤,没几天就生了冻疮。”秦环兵笑着回忆,“看仪器时,我们呼出的热气竟把眼睫毛和仪器镜子冻在了一起,要靠旁边的队员哈气才能化开……”
  在长达2个月的测量作业时间里,秦环兵和队员们按照勘测计划,从中俄边界的大桥起点处开始,沿着16.7公里长的工程路线,相继穿越了长达1.8公里的冰封江面,每天要在齐腰深的雪地里来回走数个小时。
  如今,在遥远的中俄边境,这座象征中俄两国友谊的桥梁,不仅串联起“一带一路”国际联运大通道,更见证了建设者不畏风雪、迎寒前行的脚步。
  每到一个工地,秦环兵都给新来的测量工上课。秦环兵的学生,从最初的七八人,逐渐发展到几十人人,授课的内容也从测量专业知识、识图基本知识拓展到信息化、小改小革、优化工艺等,让大家了解到创新带来的乐趣。
  就这样,只要是秦环兵带领的测量组,队员都能全面掌握测量理论及实践技能知识,精通各类电脑软件,极大提高了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
  2012年9月,在中铁大桥局的支持帮助下,秦环兵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工程测量领域导师带徒和课题研究。
  工作室成立十年来,先后取得国家专利、测量工法、科技进步奖等创新成果52项,培育出金牌职工2人、测量负责人10人、测量技术骨干80余人,被评为湖北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中国中铁测量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通过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
  33年来,秦环兵先后参加30余座大型、特大型桥梁和国家重点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他深切感受到祖国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在世界领跑,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他表示,继续把热爱、坚持和专注投入到测量工作中,为祖国桥梁建设事业而奋斗终生! 王海芳 王一凡/作  秦环兵/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