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劳模故事【篇6】倪派:青春奋斗诠释使命担当

来源: 时间:2023年06月03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倪派

  倪派,一名来自江西九江偏远山村的大男孩,一名普普通通从事工程测量的中铁员工。
  2011年,刚毕业分配到中铁五局广东连怀高速公路项目的时候,倪派就开始了测量工作。彼时正值酷暑,红线内植被茂密,长满了茅草,茅草中蛇和地黄蜂非常多,30多度的大热天,倪派和队员们每天都要穿着雨靴和军用迷彩服在荒野进行测量,热浪蒸得全身湿透。
  2012年4月,由于人员调动,大思高速公路项目黄泥堡大桥和杨柳塘隧道进口的测量任务就落到他的身上。工作中的倪派总是勤于思考,擅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次上班前都会反复检查坐标、尺寸,每天晚上还要花上几个小时把当天的资料进行复核归档,并对第二天的工作提前准备。
  大思高速公路项目黄泥堡大桥最高墩达78米,并且有一段钢结构连续梁。由于缺乏经验,倪派便经常上网查找测量方案和作业指导书,请教技术主管和现场的施工人员,回去后自己再刻苦钻研。在一次图纸审核过程中,他发现线路处于3%的纵坡,每一节距离3至4米,只要一节出错很容易造成技术事故。为了避免错误出现,他总是反复计算设计数据,考虑到现场可能会忙中出错,他就把每个截面都用CAD画出来标注好标高和尺寸,测量完后还要进行常规尺寸核检并记录,在混凝土浇筑前他还要复查一遍,在他负责的管段内未出现任何测量问题。
  地面上危机四伏,地下又会是怎样的世界呢?
  2016年7月,在中铁五局承建的成贵铁路玉京山隧道施工中,线路正前方出现一个巨型溶洞大厅。项目部先后利用无人机和摄影机悬挂进行探测,但是效果不理想,施工骤然停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必须派人下到溶洞里去探个究竟。作为一名党员,倪派知道,考验他的时刻到了。接到任务后,倪派和兄弟伙既新奇又害怕,不知道溶洞里到底有什么“妖魔鬼怪”。项目部在通过活禽试验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用卷扬机把他们送到洞底,这里漆黑一片,地面湿滑,冷风阵阵。
  他顾不上害怕,立即组织队员展开了测量工作。凡是打着电筒,穿着雨靴能走到的地方,他们都走到了,就是在这样神秘的环境里,他每天早上8点进入溶洞,晚上6点从洞底上来,一测就是大半个月。前后观测了几万个测点坐标,精确勘测了暗河的走向和长度,为项目施工提供了大量的精准数据。这些勘探数据成为玉京山隧道施工的重要基础。国内隧道最大溶洞大厅这只拦路虎就这样被他们“征服”了。
  2017年,倪派从成贵铁路来到京张铁路。新八达岭隧道全长12公里,穿越八达岭长城和青龙桥站等文物遗址。八达岭长城站最大埋深102米,是国内埋深最大最复杂的高铁地下车站。车站主洞数量多、交叉节点密集,复杂的洞群结构为测量工作提出全新的挑战。
  刚一到岗,隧道正洞开挖就出现强风化花岗岩。岩体特点是呈碎块状、遇水后掌子面急剧溜塌,施工安全风险极高。他与项目技术人员研究施工方案后,立即要求班组停工、封闭掌子面,与建设、设计、监理现场一同拟定反压回填、掌子面进行长管棚+小导管注浆、施作临时仰拱的处理方案。他蹲守现场,仔细检查超前管棚和小导管的数量、长度,锁脚锚管的焊接是否牢靠,拱脚是否有虚渣,是否有水浸泡,喷浆是否饱满等施工细节。他和测量人员,加大过程围岩监控量测力度,每天将围岩监控量测的数据汇总,及时分析。同时备齐临时横撑、双层初支钢架、大管棚等加固件,提前做好应对岩体急变引发灾害的预防措施。2017年,因岩体变化造成的自然溜塌,共发生了5次,倪派每一次都在现场,每一次都能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从容应对。
  为了保护古文物遗址,在施工前与高校专家一起进行爆破数值模拟研究,以他为带头人的“倪派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了6个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承担中国中铁课题研究3项,完成省部级工法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技术研究成果,获中国爆破行业学会科技技术进步一等奖。2017年10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中国有我》播出,30岁的倪派在接受采访时说,古老的中国名片长城和今天中国的新名片高铁,在这里相聚。能为北京冬奥运会的举办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我感到特别骄傲。万里长城新高铁,中国有我!
  在倪派的带领下,倪派劳模创新工作室顺利掌握了“超大断面隧道DFHZ工法”,自主研发了“超大断面变截面隧道二衬台车”,攻克了“复杂洞室群地下车站施工组织优化技术开挖”“复杂洞室群地下车站施工通风技术”等施工难题。工作室先后有8名年轻干部被提拔为现场技术负责人、队长,30多名年轻干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那一年,女儿出生了,但是还没满月,倪派便离开家去了工地,每当妻子发来女儿的视频,他总要反反复复地看上几遍,多想一直在妻儿身边,好好陪伴着她们。
  2021年,随着工作调动,一家人搬到了新的城市生活,“爸爸爸爸,我要回去,我不想搬家”。这些年跟随工程项目走南闯北的画面在夫妻俩的脑海里频频闪过,妻子将女儿抱起,轻声安抚:“宝贝,只要咱们在一起,到哪都是家”。
  2022年,倪派调至中铁五局华南公司科技部主持工作,科技创新成果突破历史新高。他奋进脚步不会停下。
  这就是倪派,是一个丈夫、一名父亲、一个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国中铁青年岗位标兵”“火车头奖章”“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贵州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于一身的中铁人。荣誉是奋斗的痕迹,勋章是青春的见证,它诉说着青春不是躺平、它标示着高山可以穿越,它昭示着山路不再遥远,它见证着中铁儿女战斗的青春岁月。 吴晓彭 刘忠奕 刘正涛/作  刘正涛/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