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点赞沪苏通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南通就好通’了。”中铁大桥局优秀项目经理汤忠国正是负责330米高28号墩主塔建设的项目经理。他任现世界在建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A2、A4标项目经理,他带领项目团队在长江上不断刷新桥梁建设新纪录,不断攀登桥梁科技高地,在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他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铁路火车头奖章、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中铁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
在勇攀桥梁科技高地中铸就“中国智造”
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三位一体”的跨江大桥,其科技含量高、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建成后将实现“四个世界首创”,创造“六个世界之最”。汤忠国负责施工的大桥6号主墩沉井是世界在建最大水上沉井基础。6号主墩塔高350米,是世界在建最高桥塔。6号主墩沉井最大入土深度达48米,其中粉质黏土层总厚度达21米,水下施工难度为全线所有标段中最大。
汤忠国带领项目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精心组织“超大跨度、超高塔、复杂环境下的深水基础桥梁”施工。开展6号主塔墩基础底节钢沉井精准着床施工,创造了国内水中超大型沉井着床精度控制的新高度。打造BIM沉井监测云平台,实现沉井施工可视、可控、可测。为攻克深水基础施工难题,项目部采用了中铁大桥局自主研发的大型沉井水下取土机器人,解决了盲区取土的难题,较计划工期提前100天。在主塔柱施工阶段,项目部采用中铁大桥局和徐工集团共同研发的XGT15000-600S全球最大塔机,实施大节段分块吊装,大大提升现场施工效率和主塔建造质量。在录安洲专用航道桥施工中,汤忠国带领项目部针对大跨度钢桁拱桥架设展开技术攻关,积极探索BIM、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运用,研发专用航道桥施工监控监测系统,为施工全过程提供实时数据预警。
在效益提升价值创造中推动“高质量建设”
汤忠国落实“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快速施工理念,在筹划“两区三场”大临建设的同时,提前储备钢材20000吨,实现了沉井中标后三个月即完成制造和拖运任务,创造了集团公司内大型沉井制造最快纪录。时间就是成本。他善于思考,根据桥址处上部以粘性土为主的地质特点,优化施工方案,用大型抓斗船开挖沉井下方13m硬塑黏土方案替代原定的沉井吸泥方案,缩短工期约3个月,直接降本增效约5000万元。他始终坚信“没有亏损的项目,只有亏损的管理”,坚持宏观微观并举,采取多种措施提质增效,加强周转材料和返还料管理,合理配置现场机械资源,严控现场经费。建立占地15亩的“物资超市”,周转返还材料中心。项目开工至今,内部材料周转利用率达65%以上,有些材料在本项目周转达4次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常泰长江大桥“加强周转材料管理,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降成本”典型案例获中国中铁项目管理效益提升典型案例创效大赛三等奖,项目荣获中国中铁“大商务管理先进项目部”称号。
在项目建设实践中打造“一流队伍”
常泰长江大桥是检验尖端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汤忠国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制度、特色的活动,把各路英才汇聚到项目建设团队之中,知名院士、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共同凝聚起“常泰力量”,向桥梁建设的禁区突破。
为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项目部邀请相关领域院士、大师和专家学者组建大桥咨询专家团队,发挥智囊作用,把控建设脉搏、理清创新思路,开展专家评审。常泰长江大桥现场设有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国家重大桥梁工程项目实践,开展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应用基础领域的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
创新性的产业工人管理方法,建设600平米的产业工人培训中心,通过培训形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管理、共同的标准,将数千名来源不同、技能基础各异的产业工人拧成了一股绳,汇聚起“常泰力量”。
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获得“湖北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支部”、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等38项荣誉称号,整个管理团队有80人次受到上级单位通报表扬和表彰。
?
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推进“平安常泰”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常泰长江大桥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汤忠国坚定学习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他积极创新安全管理方式,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违章抓拍系统和智能识别定位系统,提高安全管理质量。他创新推行项目全员安全积分制管理、吊具安全色管理、“三项安全条件核查”等工作,极大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使安全管理责任到人。强化青年安全示范岗建设,有效开展青安岗“吹哨行动”、知识有奖问答、隐患排查随手拍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青安岗岗员专业特长,为项目部安全生产贡献青年力量。2020年至2023年项目连续四年获得省级平安工地,同时获得“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湖北省及江苏省“2021年度青年安全示范岗”、公司“优秀群安员示范岗”等多项安全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