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 中铁大桥院陈佳:巾帼建功,以代码绘就桥梁科技蓝图

来源: 时间:2024年11月2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图片1

  “生产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技术研发几乎成了陈佳生活中的全部。

  在科研探索的璀璨银河里,陈佳从未缺席。她从业十余年,在科研道路上默默耕耘,以不懈的追求,在科技创新的浩瀚星空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光芒。她深耕自主软件研发,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以不懈的努力,在巾帼行动的舞台上映照着自己动人身影。

图片2

  初心不改 激扬巾帼之志

  陈佳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桥梁工程专业,2011年加入中铁大桥院科研院,成为大桥院桥梁专业软件开发和科研工作的一员。

  众所周知,在桥梁建造领域,无论数量还是跨度,我国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纪录,但作为桥梁设计计算独门利器的桥梁设计软件却长期以国外产品为主导,这对桥梁工程建设实践和科技进步都具有极大的制约性。初入职场的陈佳很快就意识到了加快推进桥梁设计软件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陈佳在心中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大有可为中“大有作为”。

  为了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中铁大桥院于2011年启动了“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精细化分析关键技术及平台开发”的科研攻关。作为课题负责人,陈佳通过近十年的研究,和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了 “超大转动非线性算法的研究”“空间缆解析找形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课题,取得的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进行多跨悬索桥、空间主缆悬索桥、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及某些特殊工况悬索桥施工控制计算的软件。

  软件研发的背后是大量的理论积累、消化和出新。工作以来,陈佳从查阅海量资料,到把力学、数学、编程等各类知识吃透啃透,从“零”开始,摸索着前进,攻克了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铁路局优秀工程软件设计一等奖等10余个科技奖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取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荆楚工匠”、“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中国中铁先进女职工”等荣誉称号。

图片3

  勇探前沿 汇聚巾帼之力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陈佳深知唯有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持续补齐国产桥梁设计软件的短板,才能有效助推桥梁科技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跃升。

  2023年,中铁大桥院挂牌成立了由科技部批准建设的“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的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桥梁多目标优化智能设计、数字孪生智能制造安装、建造机器人智能控制、低碳排放建造与固废利用等领域持续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并与全国桥梁建造企业和相关高校开展紧密的交流合作,加强技术推广,推进桥梁建造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陈佳作为其中一员,将秉承“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中国中铁精神,以“永远的开路先锋”豪迈情怀,继续在中国桥梁前沿技术研究中发挥当仁不让的“她”力量。

图片4

  竞绽芳华 勇建巾帼之功

  在陈佳十余年的技术研发生涯中,她把桥梁设计建造一线作为软件研发的深厚热土,项目在哪里,脚步就走到哪里。先后参与了杨泗港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荆州长江大桥、青山长江大桥、张家界玻璃桥等一大批国家级重点工程的科研工作。

  近年来,中铁大桥院以实现国产自主软件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追赶、超越、替代为目标,启动了“桥通”平台的研发。陈佳作为该项目的核心负责人之一,经过近4年的科研攻关,完成“桥通”平台研发,大幅提高了设计计算效率,以往需要20小时的施工计算,现在仅用1小时即可完成。不仅如此,该软件还集成了自主研发的边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轨道形位分析、斜拉桥智能调索等功能。可以说,“桥通”平台完全超越了主流的国外商业软件,实现了同类软件的国产化替代,解决了桥梁设计软件“卡脖子”关键核心难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直以来,中铁大桥院持续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陈佳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在2023年举行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陈佳创新工作室被授牌为“实习培养基地”,陈佳将带领着广大职工积极深化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大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智能协同,在科研创新的舞台上,充分展现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推动产学研融合,赋能科技强国贡献巾帼力量。

?图片5

  巾帼建功开新境,柔夷绘彩壮山河。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挥洒智慧和汗水的广阔舞台。陈佳将和桥苑女同胞们一起,撑起科研生产“半边天”,以更加昂扬之姿、奋斗之态,在科技创新事业上书写新时代女性荣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巾帼智慧和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