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全国劳动模范】毕强:设计离蓝天最近的“大国动脉”

来源: 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毕强,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现为中铁二院土建二院副总工程师,高原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副总体设计负责人、XZ铁路新疆段总体设计负责人。工作18年来,先后主持、参与了建设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海拔最高的XZ铁路以及获得FIDIC年度杰出工程奖的渝利铁路等1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8项“一带一路”项目,承担了5项省部级及上重大科研课题,编制行业标准2部,在高海拔大高差综合选线、复杂艰险山区减灾选线等多课题中实现重大突破,填补了技术空白,是我国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建设的引领者。带领高原铁路青年突击队先后获得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全国安全生产岗、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多项荣誉,个人先后荣获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火车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勇担使命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2007年,毕强作为线路设计负责人投身渝利铁路建设,2013年项目正式通车,成为中国铁军呈现给世界铁路的一张重量级“名片”。以渝利铁路勘察设计为基础,毕强积极探索复杂艰险山区铁路综合减灾设计方法,推动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先后参与完成《复杂艰险山区减灾选线理论与方法研究》《高原铁路工程绿色设计施工运营三位一体关键技术》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5项,参与编制了《高原铁路勘察设计暂行规定》等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3部,《高铁铁路提质升级改造建设管理办法》1部,取得国家专利5项。成功解决了山区铁路穿过岩溶隧道突水、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不良地质区铁路建设的难题,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指导了高原铁路勘察设计,并顺利推广应用于成贵和西渝高铁等出川高速铁路项目建设,解决并突破了出川高速铁路建设难题,累计节省投资2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荣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FIDIC年度杰出工程奖等重大奖项。

  勇闯海外 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毕强在担任拉丁美洲区域项目总体期间,先后主持完成拉丁美洲区域网线布局、巴西至秘鲁两洋铁路等近10个项目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完成投资机会、资源开发可行性、国别项目实施风险评估等各类研究报告60余部。他两次受邀参加巴西国会参议院全国公开听证会,代表中国企业参加中拉企业家圆桌会议,参与国家间各类协调会议50余场,积极推动国家间文化和技术交流。在秘鲁沿海铁路国际招标过程中,毕强积极对接秘鲁交通部等有关部门,结合秘鲁国情针对投标文件编制提出了“完整性、可读性、专业性、针对性、独特性”等五大原则,主持完成的秘鲁沿海铁路投标书获得了秘鲁政府一致认可,在众多国际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签署合同金额近9000万元,为实现与拉丁美洲深度对接、为中拉在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勇当先锋 雪域天路攻坚克难。2018年以来,毕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请缨参加高原铁路建设,担任项目副总体设计负责人和配套工程总体设计负责人,全面组织开展线路方案、重大不良地质问题应对方案、施工组织等多项重大技术论证。面对世界级筑路难题,他带领勘察设计团队穿梭于高寒缺氧的原始密林和无人区,用双脚丈量了世界屋脊的深度和广度。他常说:“我们没有走过的路,怎么放心让火车开过去”。即便在人迹罕至的无人区,他依然坚持对每一处工点进行实地核对。3年间,他先后30多次深入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青藏高原,足迹遍布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实地研究比选线路方案5万余公里,在高海拔大高差极复杂艰险山区减灾选线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环保选线等诸多课题中实现重大突破,解决了澜沧江缝合带等地段选线难题,规避重大风险点2874处,探寻出一条安全、经济、可靠的最优线路,仅金沙江和芒康山两段线路方案优化设计就为国家节约投资43亿元。针对沿线高山峡谷区域城市建设和高原铁路建设存在土地利用冲突的突出矛盾,他提出了以工程换土地和综合利用弃渣造地的方案,为昌都市城市建设增加约500亩土地,产生经济效益近4亿元,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为攻克雅安至林芝段工程建设难题,他先后成立了多个科研团队,分层次进行极端环境下高原铁路全寿命周期科研规划,在复杂地形空天地综合勘察、高海拔大高差综合选线等6大关键领域取得18项重大科技成果,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有力推动了高原铁路的全面开工建设。勇攀高峰 再上高原为国筑路。

  2022年,XZ铁路前期工作启动,毕强再次主动请命担任XZ铁路新疆段总体设计负责人,全面主持项目勘察设计工作。XZ铁路新疆段沿线平均海拔近4000米,最高海拔55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超高海拔线路最长、海拔高差最大的铁路,近80%的线路位于极高海拔戈壁、荒漠无人区,是不折不扣的“高原上的高原”,也是离蓝天最近的地方。线路穿越深大活动断裂带4条、分布重大不良地质体2396处,表生地质灾害分布密集程度前所未遇,还需要解决高原高寒多年含盐冻土区域工程建造、高原高寒动植物保护以及工程长距离并行活动断裂等世界性难题,工程建设难度史无前例。毕强积极发扬“喀喇昆仑精神”建功边疆,带领勘察设计团队穿梭于高寒缺氧的茫茫荒原戈壁开展典型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应对策略、高海拔无人区综合勘察技术等多项专题研究,在3万平方公里的山川沟壑,研究比选线路方案2万余公里,现场核对线路2100余公里、重大不良地质点上千处,寻找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最优线路。他还突出科技引领、着力技术创新,超前谋划《高原寒旱地区铁路风沙雪盐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超高海拔超大高差寒旱地区铁路智能勘测及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极高海拔机械化无人化智能化工程建造》等13项重大科研课题,组织开展典型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应对策略、超高海拔复杂特殊环境盐渍化冻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高海拔无人区综合勘察、极高海拔职业健康及卫生保障以及高原内燃牵引铁路隧道(群)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等专项技术攻关18项,持续在解决极高海拔复杂地质区域工程建设和运营风险等方面攻坚克难,系统解决XZ铁路建设难题,为XZ铁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逢伟大时代,建功伟大工程。毕强的成长经历,是中国铁路建设者跋山涉水、勇闯禁区,用汗水、血水甚至生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国铁路修建技术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综合国力日益雄厚的真实体现。

  当前,毕强正带领团队在离蓝天最近的地方为国筑路,他表示将继续肩负责任、勇担使命,以“匠心”守“初心”,用“真心”守“本心”,为实现交通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