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工地架子车

来源: 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初识架子车,是在铁路建设项目的一处工地上。当时路基已成型,工人们正忙着排水沟、护坡等附属工程施工,刚参加工作时,班长让我跟着一个刘姓师傅学浆砌,我与架子车的缘分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别看这架子车不起眼,它的作用可大了。”每次见我很好奇地盯着架子车出神,师傅总是笑呵呵地提醒我。

  那时候,架子车是工地上倒运材料的主要机具。汽车把水泥、砂子、片石拉到工地后,得靠它把材料分到各个工号。这时候的架子车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在工人们的掌控下,架子车稳稳当当地把各种材料送到每一处施工点。

  架子车构造简单,最初是木制箱体配两个鼓轮,后来箱体改成了铁皮,可真要使唤它,却没那么容易。记得有次雨后,路基还没干透,我在倒运片石时,架子车陷进了泥泞里,我使出了浑身力气,车轮还是原地不动。只见师傅上前接过车把,身体微微一弓,先把车把左右轻摆,接着往后一拉,再往前一推,架子车“噌”地一下冲出了泥泞。

  我好奇地拉着师傅问:“您这推车的手艺咋练出来的?”师傅不急不忙地伸出双手,指根处满是厚厚的老茧,掌心还有不少旧伤疤。看着师傅的手,我沉默了好一会儿,抬头对师傅说:“今后装片石、推车的活儿,我来干吧!”从此以后,我主动揽下运砂浆、运片石的任务,一招一式学着师傅推车的技巧。哪怕手掌磨得发红发烫,也咬着牙坚持;在日复一日的装车、推车、卸车中,我和架子车的感情也渐渐深了。

  师傅很爱惜架子车,每次用完都要仔细打理,从没落下过。用师傅的话说:“这是吃饭的家伙,得把它当宝贝,好好保养。”而架子车也像很有灵气似的,总以最实在的方式回馈,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20世纪八十年代,铁路桥墩、桥梁用的混凝土,全靠工地拌和机搅拌好后,再用架子车一车车地运过去。遇到高桥墩,还得搭临时坡道。每到这时,班长都会挑推车技术好的工人担任主推手,再配两人帮忙。看着那些被器重的师傅推着架子车在坡道上来回跑动,我心里又惭愧又羡慕,总盼着自己也能有一天,在坡道上“潇洒走一回”。

  机会终于来了。在参加工作后的第二个年头,工地一座桥墩要浇筑混凝土,刚好这时候师傅回家探亲了,我揣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找到班长,主动请缨当主推手。在我反复争取下,班长终于点头同意。

  桥墩周围地形复杂,坡道也陡。工人们奋战了数小时后,桥墩只剩最后四五车混凝土就要浇筑完成了。可就在此时,我的手臂突然发麻没劲,推到一半的架子车顺着坡道溜了下去,在大家的一片惊呼声中,车子一头扎进了沙堆里。好在没伤人,同事们赶紧接过架子车,把最后几车混凝土送了上去。

  虽说没出大事,班长还是组织工班开了分析会。他没点名批评我,只说了一句,“作为主推手,要善于应对处理现场的突发情况,确保运料中的安全。”那天夜里,我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班长的话,心里满是内疚。要是伤到人怎么办?要是耽误了桥墩浇筑怎么办?看着自己发红的手掌,我突然读懂了师傅那句“吃饭家伙”的意义。架子车从来不是单纯的工具,它肩上扛着的是筑路人沉甸甸的责任。

  现在有了集中拌和站及商混,罐车可以直接把混凝土送到工地,架子车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那个年代,工地搬迁都是整建制,职工坐交通车到新工地,各种材料、机械由汽车运输,一辆辆架子车跟随筑路大军辗转大江南北,见证了一代代铁路人昼夜不息的身影,也承载着一代代铁路人修路架桥的逐梦历程,以最坚实的姿态,把一条条铁路铺向了远方。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偶尔在工地看到落满尘土的架子车,心里总会不自觉升起一股敬意,以及一丝漫过的亲切,这份敬意和亲切构成了一幅藏着过往岁月的独特画面。在这画面里,有刚参加工作时的懵懂青涩,有成长路上的迷茫徘徊,更有每次看着列车呼啸而过时,身为一名筑路者的满心喜悦与自豪。(杨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