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中国中铁投资建设东北首个轨道交通PPP项目——大连地铁5号线开启空载试运行

来源: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辽宁大连讯  从12月1日开始,中国中铁投资建设的大连地铁5号线正式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
  该线是东北地区首个轨道交通PPP项目、东北地区首条跨海地铁线路,全长24.484公里,共设18座地下车站,由中铁投资牵头,中铁一局、七局、八局、隧道局、电气化局、资本等单位参与投资建设。
  5号线火车站站—梭鱼湾南站区间(火梭区间)海域岩溶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是世界首例海域岩溶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全长2882米,其中海域段全长2310米。隧道采用直径12.26米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行穿海施工,具有“险、长、高、大”的特点。“险”,隧道穿越1520米岩溶强烈发育区,有大小溶洞千余个,最大洞高29.8米;“长”,高强度硬岩地层掘进距离长,盾构机需连续穿越2882米硬岩地层,其中有风化槽、断裂带、软硬不均地层,遍布灰岩、辉绿岩及钙质板岩;“高”,隧道埋深大、水压高,最大水头压力0.5兆帕;“大”,环境风险大,下穿铁路、航道、码头等重要建构筑物。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勘察设计大师史玉新等国内建筑业专家一致认为,该海底隧道采用大盾构穿越岩溶强烈发育区、环境高敏感区,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尚无工程先例,属世界级难题。
  中国中铁建设者们认真探索勘察、设计、施工、装备制造、专家咨询“五位一体”的建设管理新模式,通过科学勘察,分类治理,创新引领,量身定制盾构机,建立信息智能化系统等措施,攻克了岩溶地质下隧道开挖,海域岩溶探测及加固处理,海域岩溶地层盾构施工、物流及材料再利用、循环经济二氧化碳减排等难题,并获得了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2021年1月10日,火梭区间隧道贯通,比原计划提前240多天。该隧道工程获评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2021年度“ITA隧道奖”、2021年中国中铁“十大超级工程”。
  为满足大连市委市政府对大连地铁5号线建设“能快则快、质效并进,力争12月1日试运行”的要求,中铁大连地铁五号线有限公司(项目公司)于今年国庆节期间全面梳理盘点剩余工程,压实责任,并组织召开了“保12·1”试运行誓师动员大会。11月16日以来,首批运营筹备人员536人进驻控制中心和车辆段正式开展工作。11月28日,5号线工程项目通过验收。
  据了解,在不少于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后,5号线将进入试运营阶段。作为贯通大连核心区南北骨干线、城市快速通道,5号线建成运营后与地铁1、2、3、4、6、13号线无缝换乘,将使沿线风景区、高密度住宅区、繁华商业区、交通枢纽联系更为紧密,大幅拉近“一湾两翼”的时空距离。 (刘宁 邵帅 田佳 黄一珺 马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