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1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在沈阳联合召开了“全国国有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中国中铁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工会主席姚桂清等60多家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负责同志,15个省区市党委宣传部、国资委负责同志共12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中铁电气化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其增代表中国中铁作了《发挥“三个优势”,强化“三种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地生根》的交流发言,赢得与会代表的好评。本刊现将全文刊载,供各级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企业价值理念转化的探索与实践中学习借鉴。
中铁电气化局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企业,是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国家队”。近年来,特别是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过程中,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改进创新,有效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攻坚克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坚持政治引领,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的根本保证。实践中,我们通过探索政治领导型、决策引领型、协调服务型“三型党委”建设,努力把党组织统揽全局、把关定向、决策引领、协调保障的作用,体现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为了保证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确立了“四变四不变”的原则,即领导体制、治理结构、经营机制、产权结构变了,但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责、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不能变。为了实现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融合,我们探索建立了“五必上”的决策机制,即重要干部任免必上党委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必上董事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要问题必上职代会,生产经营重要问题必上总经理办公会,上党委会、董事会、职代会、总经理办公会的重大事项,党政主要领导必先达成共识。为了把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上,我们实施了领导班子关键工程、支部建设基础工程、企业文化形象工程、党风廉政阳光工程、群众工作民心工程等“五项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党委把方向、抓班子、出思路、带队伍、促发展的各方面职能,使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针对建筑市场形势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实际,局党委把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作为“三型党委”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建立健全了党委调查研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每当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都坚持深入调研、超前谋划,科学判断形势,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为推动企业“十一五”发展,局党委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抓住铁路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企业实现“纵向延伸上中下游产业链,横向完善结构拓展布局”的发展思路,谋划了“构建四跨格局”、“构筑四大支柱”、“开辟四新领域”、“谋求四化发展”的发展战略,去年以来,局党委又经过深入的市场研判,提出要居安思危、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防止企业发展大起大落和后劲不足,并谋划了“推动十个转变”、“实现十五个突破”、建设“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大型建设企业集团的“十二五”战略目标,引领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年来,企业新签合同额、营业额、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5倍、4.8倍和7.2倍,企业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增长3.54倍和2.38倍,相当于再造了两个电气化局。
二、坚持筑路育人,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能力
构筑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力量,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能力的基本途径。实践中,我们全面推进“铸魂、育人、塑形”三项工程,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践行道德规范,构建了具有电气化局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一是传承了“报效祖国、拼搏奉献”的光荣传统。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企业历史和光荣传统教育,使产业报国、服务社会的追求不断强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传统不断传承,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铁电气化人四海为家、风餐露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为中国铁路“钢铁巨龙插上腾飞翅膀”,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彪炳千秋的历史丰碑。二是锻造了“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出一批人才、育一种精神”,大力弘扬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形成了“促创干、争一流”的电气化精神;培育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彰显了“危难时刻冲在前、舍生忘死我来干”的抢险救灾精神,成为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是形成了“诚实守信、科学发展”的价值理念。我们深入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教育,不断强化员工的市场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认真践行“诚信经营、造福社会”的企业宗旨,“在不断否定中超越自我、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精细管理、尊重业绩”的管理方针,“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行为准则,对内构筑了共同精神家园,对外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四是锤炼了“一呼即起、一战即胜”的企业作风。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挑战极限、攻坚克难,在生命禁区建成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锐意创新、永争一流,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充分展现了中国铁路建设者拼搏进取、能征善战的良好作风。五是彰显了“冲锋在前、勇担大任”的脊梁本色。坚持把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神圣使命,在抢险救灾、促进就业、抚危助困、维护稳定等方面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在汶川特大地震宝成铁路109隧道抢险关头,党政主要领导与800名突击队员生死与共,连续奋战12个昼夜,抢通抗震救灾生命线,被誉为“钢班子、铁队伍”,受到铁道部嘉奖,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充分彰显了国有企业的脊梁本色。
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有效途径,把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建企业的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把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实践中,我们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努力把职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转化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权益保障上,建立完善了各级职代会制度,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实行票决制,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意愿;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提出了“食饱而美、衣暖而丽、居安而乐、病则能医、子女能学、出行便利”的员工美好生活目标,认真解决职工群众在上岗就业、工资收入、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队伍建设上,大力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深入开展争当金牌员工、首席员工、专家员工活动,努力打造职业素养好、道德品行好、诚实信用好、合作共事好,思想过硬、组织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的“四好四过硬”员工队伍。全局共培养资深专家1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580名、高级技师200名。特别是“全国农民工楷模”巨晓林的先进事迹,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评价,中宣部等五部委在全国进行了集中宣传。我们在全局广泛开展了“学晓林、见行动、做贡献”活动,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在人文关怀上,我们不断加强现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探索创新了党员包群众、支委包工班、书记包重点的党支部“三包工程”,总结推广了讲清小道理、解决小问题、开展小活动、做好小事情、宣树小人物的“五小工作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上桥头、进峒口、下班组、到宿舍、入人心。五年来,先后投入5360多万元,加强工地文化、工地生活、工地卫生“三工”建设;筹集资金1330多万元,兑现“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当地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的“三不让”承诺;推行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创作了《电气化人的故事》、司歌《添翼的路》等一大批文化产品,不断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铁电气化局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