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工人日报:走进央企:创新让百年企业焕发生机

来源: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14年07月11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在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古城山海关,坐落着一个有着120年历史的企业——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山桥是中国建厂最早、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钢桥、道岔产品制造企业,始建于1894年。自1899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孔铁路钢桥梁、1912年生产出中国第一组铁路道岔起,中铁山桥先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中国第一个高锰钢辙叉、中国第一批地铁道岔、中国第一组提速道岔、中国第一组高速道岔。至今,其道岔产品为六次大提速和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制造的钢桥梁已实现了26跨长江、17跨黄河、8跨海湾的辉煌业绩。

是什么让中铁山桥从一家设施简陋、设备简单的作坊式工厂,发展成为拥有现代化设施、智能化设备的行业领先企业?“民族工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不断创新。”前不久,中铁山桥集团董事长薛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铁山桥诞生的那一刻起,洋务运动就给她注入了创新的基因,山桥的发展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创新。”

创新与众不同

创新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内在源泉。中铁山桥集团总经理刘恩国介绍说:“中铁山桥的创新与众不同,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的同时,通过理念创新进行开发创新。”

在钢桥上,中铁山桥实现了由铁路钢桥向公路钢桥的产品开发,完成了由造桥向架桥的拓展。闭口肋加工工艺、自动定位板单元组装技术、焊接反变形技术、正装法梁段组焊与预拼装并行技术、焊接机器人等被广泛采用,使复杂的生产过程更加简单,使极难控制的质量项点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产品多次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和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

而道岔,在中铁山桥成为全路首批铁道器材研发基地之后,开始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为了满足中国铁路不断提速的需要,自1998年以来,中铁山桥与著名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制造出一系列提速道岔、重载道岔及客运专线道岔,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制造的高致密度高锰钢辙叉广泛铺设在全国各铁路干线。中国铁路在进入高速时代的过程中,时速250公里和时速350公里道岔都是率先在中铁山桥研制成功。

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铁山桥的产品开发创新2012年在钢桥上被表现到了极致。这一年,其中标了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中铁山桥集团总工程师魏云祥表示:“中铁山桥建设了山桥产业园,按照港珠澳大桥钢箱梁制造的需要,配备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钢结构制造设备。”

本世纪初,山桥海外市场销售局面为国家单一、产品单一、标准单一,并且没有稳定的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山桥的产品已经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为职工创新搭建平台

2005年,中铁山桥指定张健参与香港昂船洲大桥的焊接工艺评定工作,这次焊接工艺评定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并有日方和香港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全程进行监督,其难度是前所未有的。但张健不畏困难,和评定组的同志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还创造了“刚性固定锚腹板焊接法”,解决了锚腹板厚板焊接变形难修复的工艺难题。

美国纽约维拉扎诺大桥是中铁山桥进入欧美市场的标志性工程,通过焊接试验是该桥正式投产的重要前提。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张健积极配合技术人员,不断优化工艺,改进数控坡口加工设备,为焊接试验通过美方验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张健的努力下,他所施焊的焊缝探伤一次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

张健,只是中铁山桥众多创新型职工中的一员。

据中铁山桥工会副主席孙建浩介绍,中铁山桥鼓励职工创新,坚持开展了“十佳青年”、“十佳劳务工”、劳动模范、金牌职工、首席职工、爱岗敬业标兵、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女能手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还成立了许多创新工作室,为员工成才搭建舞台。例如曲岩创新工作室,就是为全国劳模曲岩搭建的。

曲岩1998年进入中铁山桥,当时带他的班长就是劳模。“师傅的劳模精神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触动,一直影响到今天。”曲岩感激地说。

1999年,公司破格送曲岩参加了高级技工培训,并一次通过考试晋升为电焊高级技工。2003年,曲岩被选派参加中国中铁工程总公司第四届青年焊工技能大赛,他力克群雄夺得冠军,被破格晋升为电焊技师。2006年,因工作业绩突出,曲岩晋升为电焊高级技师。2010年,31岁的曲岩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为给曲岩传技施教提供更好的平台,中铁山桥成立了曲岩创新工作室。在这里,曲岩经常和骨干们一起研究生产上遇到的问题。今年,曲岩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据了解,如今中铁山桥光班组一级的小改小革每年就有350~400项,被评为“全国质量文化先进标杆单位”。

通过创新,百年山桥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