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甘南大地上,新建西(宁)成(都)铁路(甘青段)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铁四局西成铁路站前工程XCTJ1标项目部正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这条高原铁路建设向着“好又快”的目标奋力前行。
西成铁路XCTJ1标管段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甘肃省碌曲县境内,海拔高度3300~3700米,全长26.97公里,其中隧道长17.5公里,在全线占比约65%。工程线路穿越断层破碎带,中、高富水段落多,自然环境复杂,加上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建设周期长,让项目施工面临了许多挑战。项目部全体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先后推行工装创新、工艺工法创新和管理办法创新20余项,将项目打造成为创新驱动、科技领航的铁路建设范例。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项目部全体人员深知,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挥高原铁路建设中的创新作用,积极开展‘小改小革’,持续优化工艺流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铁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项目经理侯飞的话语,表达了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决心和信心。
小改小革,解决痛点难题。在隧道初支施工中,项目总工程师施勇指导着工人应用自主研发的隧道施工工装作业,他说:“我们一定要用好这些工装,它们不仅能提升施工质量和美观度,更能极大节省人力,提高施工效率。”项目部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痛点难题,积极开展众智创新、小改小革等活动。以创新保工效,以工装保质量,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创新工装应运而生,如隧道仰拱脚板防护工装、过轨管保护装置等共计11项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隧道仰拱钢筋间距不易控制、锁脚锚管定位困难、超前小导管角度不易控制等施工难题。
工艺创新,保障安全质量。面对施工生产所遇到的管段长、隧道多、自然环境复杂等诸多因素,项目部大力开展工艺工法创新活动,制定了分项、分工序的标准化成果应用落实方案和管理措施,革新了隧道防水板铺设工艺、止水带安装工艺、排水施工工艺、二衬浇筑工艺等。“我们通过对防水板铺设前基面进行处理,严格控制土工布和防水板固定间距、防水板搭接长度及焊缝宽度,确保防水板背后无空鼓。对于止水带安装,采用紧线器工装进行拉紧施工,保证止水带线性顺直,不褶皱、不弯曲。”侯飞详细介绍了工艺创新的要点和成效。这些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施工质量通病,消除了安全隐患。
智能建造,实现降本增效。项目部自2022年下半年进场伊始就坚定树立“智能建造”的目标,打造出全线首个钢构件智能加工配送中心,内部配备数控钢架焊接机器人、数控连接钢板、数控钢筋网片、数控钢筋打磨扯丝、全自动小导管、数控钢筋笼滚焊机、数控8字筋等7条生产线。比普通机械方式加工,钢构件的工厂化智能设备加工将单个网片加工时长降低65%、人工减少50%,单个拱架加工人工投入减少40%。
在创新科技和应用新技术的强力驱动下,西成铁路XCTJ1标段的建设正稳步推进。这条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的高原铁路,必将成为连接地区发展的重要纽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鲁颖 王辉 许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