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 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讲述历经风雨彩虹的一年,激励奋斗者,鼓舞追梦人。中国中铁基层各单位组织广大员工收听收看直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温暖人心、催人奋进,要努力成为新时代挺膺担当的奋斗者,用实干托举逐梦中国式现代化梦想,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新贡献。
2024年12月31日晚,中铁四局开展“学习新年贺词 凝聚奋进力量”学习活动,组织干部员工集中收看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的直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在干部员工中引发激烈讨论。全国劳动模范、中铁四局二公司机械设备分公司经理助理裴维勇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情真意切,字字温暖,直抵人心,激励着我们凝心聚力鼓干劲。习近平主席提到,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星光不问赶路人,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为成渝中线高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铁一局三公司组织各基层单位干部员工准时收看电视、网络直播。观看结束后,广大员工纷纷畅谈了自身感受。所属阿勒泰分公司党工委书记张欣说:“‘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都在为梦想拼搏。’习近平主席的惦念让我深感温暖、备受鼓舞。新的一年,我将努力提高自身本领,强化理论知识水平,扎根边疆、认真履职,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工程建设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攻坚突破,努力打造绿色智慧品质工程,为建设新时代大美新疆贡献微薄力量。”
中铁三局五公司宜昌三峡疏港铁路项目部组织全体员工收看了电视直播,大家备受鼓舞。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强调民生福祉,让大家更加感到三峡疏港铁路对民生的重要性。该项目是构筑三峡物流中心水铁联运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延伸国家铁路网络覆盖范围以及提升全路货运的重要线路和完善长江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建成后将提升三峡枢纽转运效率,方便物资运输,惠及沿线百姓。项目员工表示,要以更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造优质工程,为民生改善助力。
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A5标项目部组织全体员工集中收听收看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的电视直播。现场气氛热烈,大家聚精会神。作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的参建者,项目部的全体成员更加关注习近平主席提到的民生保障问题。习近平主席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这让全员深刻认识到,所从事的工程建设,正是为了造福粤西地区人民,为他们提供更加充沛的水资源保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铁六局太原公司华冠天诚检测公司副经理郝利斌在收看新年贺词后说:“习近平主席提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作为一名试验检测工作者,将牢记习近平主席的殷殷嘱托,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扎实迈好每一步,争做创新路上的追梦人,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加大新材料、新检测技术研发运用,加快对低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等核心技术攻关,以过硬的业务技能护航工程安全质量。2025年,我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加大技术攻关人才培训教育,努力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试验检测科研团队,不断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中铁九局员工以不同形式收听收看了电视直播,员工们感受到新年贺词传递出中国发展的信心和力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中铁九局大连分公司海外经营开发中心党支部书记徐培培表示:“习近平主席回顾一年来中国在砥砺前行中取得的成就,这些话语温暖而坚定、让我难忘。作为一名中国中铁员工,我将立足岗位,努力创新,围绕中国中铁和中铁九局海外经营开发区域总体布局,充分激发团队活力动力,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头作用,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为实现中国中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中铁九局一公司方唐高速项目党支部书记、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明亮说:“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的话语字字温暖,句句铿锵,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力量。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新的一年,始终秉持‘以奋斗者为本、凭业绩说话’的价值导向,不断提高工作本领,立足岗位、苦干实干,为建设‘富裕、和谐、强盛、幸福’九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这让中铁上海局上海奉贤小雅·鹿鸣项目经理付晓健格外感慨。他说:“我们承建的项目是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中文旅产业的重点工程。2024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论述精神,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积极引用智能布料机、混凝土智能整平机器人、全自动抹光机器人等新设备,为项目安全、优质、高效建设保驾护航。展望2025年,我们将持续发扬‘首创精神’,向着高精尖技术方面加大探索力度,结合施工进展,继续投入和工程建设相适应的智能建造技术和设备,以科技创新手段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书写中国中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绚丽篇章。” (陈子华 史飞龙 郭祥 杨松 曹颖 宋鹏 吕爽 郭昌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