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560株“植物大熊猫”疏花水柏枝成功移栽

来源: 时间:2025年05月28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560株,分为4个片区,已全部移栽完成。专门挑选在水边,就是利用水位涨落模拟长江消落带生长环境。”近日,三峡植物园科教科人员掀开一号堰塘边的防晒网,向人们介绍这片区域的“新主人”。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三峡植物园再次迎来大批量野生疏花水柏枝。三峡植物园为三峡库区珍稀植物的大抢救、大迁移而建,目前园内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备份”达350余种,已成为库区特有植物的“生命之舟”。

  4月中旬,这560株野生疏花水柏枝还生长在宜昌市点军区江心岛胭脂坝上。这正是中铁大桥局宜涪高铁宜昌长江公铁大桥项目施工范围内。为此,项目部在施工进场初期就划出了一个宽60米、长800米的保护区,并对每株疏花水柏枝做好标识。在取得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行政许可后,在主体工程施工前完成移栽。

  疏花水柏枝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被誉为“植物大熊猫”。1984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在三峡地区首次发现该物种。胭脂坝是其在宜昌境内的3个种质资源分布点之一。每年5月至9月,胭脂坝大部分区域会被淹没,此次移栽就是抢在涨水之前。

  疏花水柏枝主要生长在砾石区域,为了避免损伤植物根系,项目部派人采用了人工开挖的方式。对于在施工区域外存在的疏花水柏枝,项目部为他们专门设立安全围栏,以避免施工机械和人员越界误伤。

  为何不能就地移栽?

  “疏花水柏枝是‘潜水高手’,夏季汛期时在水中休眠,水位下落后再‘苏醒’过来,脱离栖息地后需要特别照顾。”疏花水柏枝移栽后,需要人工进行3年精细化管理,使植株完全适应迁地保护地生境。而在胭脂坝原区域,并不具备人工精细化管护的条件。

  目前,新移栽的疏花水柏枝已部分抽出新枝。移栽过程中修剪的枝条和种子也被充分利用,枝条扦插培植出3000余株,种子育出实生苗1万多株,均长势良好。 (文凯 张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