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中国中铁引起热烈反响

来源: 时间:2021年11月1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闭幕。中国中铁广大党员干部员工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纷纷表示,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公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历史视野、清醒的历史自觉、坚定的历史担当,将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而不懈奋斗!

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铁工业旗下中铁装备集团副总经理王杜娟,长期致力于隧道掘进装备的研发工作,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创造多个世界之最、国内之最,曾两次向总书记汇报。她结合工作经历谈到:“我万分自豪,我们真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生逢盛世,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正在研发全世界最大的盾构机,并将不断研发更多的大国重器,一定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据了解,王杜娟所在的中铁装备集团郑州盾构总装车间,是“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和“中国品牌日”的发源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世界领先的隧道掘进机专业化制造基地。这座车间曾诞生世界最小直径硬岩掘进机、国内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龙岩号”等一大批开创性、奠基性产品,见证了中国隧道掘进机从“追赶”到“领跑”的发展历程。

  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铁工业旗下中铁科工首席技师王中美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开党的领导和先辈们的付出。回看我们的父辈,无不是在属于他们的时代为了祖国的建设挥洒着青春和热血。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一名基层焊工,更应该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不惧困难,立足岗位,努力创新,用我们手中的焊枪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焊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绚丽篇章,交上一份时代满意的答卷。”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铁八局的盾构机维保工倮伍克的子表示:“当看到公报中‘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一句话时,我的感触特别深。当我开始记事时,家乡一直是泥巴路、泥巴房,那时我们一家五口人住在泥巴房里,脚上穿的是用废旧轮胎做成的凉鞋,一穿好几年,一年四季不变。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脱贫攻坚行动,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大家的命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道路通了、收入增加了、房子越建越好看了。现在凉山州7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我的家乡冕宁县也越来越好,我的家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作为一名彝族党员、‘彝海结盟’精神的传承者,我心里感到无比感激、骄傲与自豪。”

  倮伍克的子是从大凉山里走出来的彝族小伙代表。党的扶贫政策让他免费接受教育,毕业后顺利进入中铁八局工作。他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在中国中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逐步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技术工人。凭借努力,他分别荣获了“中国中铁劳模”“成都工匠”等称号。

  据了解,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也曾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1935年,刘伯承在四川凉山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佳话。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中国中铁所属中铁八局、中铁二院、中铁工业、中铁城投等单位积极参与了这里的帮扶。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中铁隧道局成昆铁路项目部青年在第一时间学习会议公报,并集体收看了12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进一步领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铁隧道局成昆项目部团工委书记杨舒表示:“作为新成昆铁路的一名参建者,将近六年的凿隧生涯,两千一百九十个日日夜夜,我见证了新成昆参建者的辛劳的汗水,我领悟到老成昆建设者大无畏的英勇精神,我感受到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厚望。更难忘的是,在建设期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岁月,我将铭记这段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光阴,继续不忘初心,怀揣梦想,砥砺前行!”中铁隧道局成昆项目部质检工程师何亚涛表示:“无论前路有多么坎坷,我们始终会努力奋斗!我们青年,一定会牢记初心、坚定信念,用实际行动兑现‘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坚定承诺。”

  这一群青年,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曾提到的青年。他说,有一封来信,让他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和忠诚,读了很欣慰。

  20世纪60年代,中铁隧道局的前身承建了成昆铁路全线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沙木拉打隧道。而今,在距沙木拉打隧道不远处又要凿通新成昆铁路的第一长隧——小相岭隧道。这群青年在信中追忆了父亲或爷爷参加老成昆铁路建设的艰苦历程和奋斗精神。他们在信中表示决心接过先辈的旗帜,传承好老成昆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使铁路早日成为沿线百姓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六中全会闭幕的当天上午,中国中铁捐建、所属中铁五局承建的汝城县技能教育培训基地体艺馆项目开工。这一“扶智扶技”新项目总建筑面积6122.25平方米、总投资约3136万元,在2022年8月交付使用后,将为汝城培养更多“技能人”,助力更好实现乡村振兴。

  汝城县挂职副县长、中国中铁所属中铁五局干部周厚李表示:“生活在汝城的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都有不一样的收获。通过与成千上万干部群众日访夜谈,我更加深刻领悟了‘半条被子’的精神。作为中国中铁派出的挂职帮扶干部,作为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我将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紧紧围绕民生做实事,坚持‘同舟工程’救急难、捐资助学献爱心、技能培训促就业、改善设施促发展,汇聚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唤起工农千百万,加油干!”

  湖南省汝城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半条被子”感人故事的发生地,与湖南省桂东县、山西省保德县同为中国中铁的对口帮扶县。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汝城县考察调研时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中国中铁践行央企责任,赓续“半条被子”的精神,对口帮扶汝城县20年来,派出扶贫干部20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10个,帮扶项目惠及困难学生2400余名,困难群众6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