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中国中铁广大党员干部员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收听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所作的报告,并产生了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报告高屋建瓴,继往开来,是党面向未来的伟大政治宣言,报告回顾过去,成就显著,展望未来,更需踔厉奋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发进取,真抓实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中铁力量。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铁工业旗下中铁九桥焊接工匠技师 王中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大力推进制造强国。这让我深有感触。我是时代的幸运儿,因为我国高铁、高速公路的发展,我才有幸参与了许多国内国际大型桥梁建设,我个人的技能才得到快速成长,思想才更趋于成熟。当一座座桥梁建成,一条条高速铁路、公路通车,亲眼看见一座座桥梁给当地人民出行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我也深刻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特别有成就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创造,发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持续不懈地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技能人才,为建设制造强国而努力奋斗。
中铁大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 文武松
听了报告,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报告中提到了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要建设质量强国、交通强国,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过去的十年里,大桥局建成了一批像港珠澳大桥这样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工程,为我们国家的交通强国建设贡献了力量。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交通强国建设落在实处,打造企业创新高地,发挥好国家桥梁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也发挥好院士大师,以及一些行业领军人才的技术优势。同时,要继续做好技术创新工作,解决一些卡脖子的问题,继续把国家的桥梁事业推向前进。要继续培养一些桥梁科研的高端人才,推动我国桥梁事业走向世界前列,擦亮中国桥梁这张闪亮的名片。
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铁隧道局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盾构主司机 母永奇
作为一名奋战在基层一线的中铁隧道青年,用心学习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水平,潜心研究TBM施工技术,运用好自己的专业所长,确保TBM安全顺利施工就是我的责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忠诚担当的厚望嘱托,传承弘扬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争取早日凿通天障,建设好这一伟大的世纪工程。
全国劳动模范、中铁二院高原铁路勘察设计总指挥部党工委书记、副指挥长 郑宗溪
全程仔细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深深感到,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前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一切都是党和人民一同奋斗出来的。当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肩负着这样的伟大使命,我们更应该勇担责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越是艰难越向前,立足岗位、勇毅前行,发扬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建设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工程砥砺奋进,争取早日实现高原铁路通车,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铁一局新运公司铺架队队长 郝铎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使我精神振奋。作为一名一线的高铁建设者,我将“让中国高铁成为一张闪亮的世界名片”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用一生的追求将中国高铁修到世界各地。未来,我将继续扎根一线,埋头苦干,发扬“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中国高铁网越织越密,勇做“交通强国 铁路先行”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让越来越多的人,能乘坐安全、快速、便捷的高铁出行!
中铁四局印尼雅万高铁梁场项目部工程技术负责人 胡长星
今天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我感到非常激动和振奋。雅万高铁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项目,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注。今年是我在雅万高铁坚守的第5年,我们一定不辜负重托和期望,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积极在G20峰会期间向世界展示中国承建的雅万高铁建设成果,全力为雅万高铁如期建成通车贡献力量。
中铁建工集团福州南站项目党支部书记 王温成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同事们一道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作为一名新时代铁路建设者,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努力提升自身水平,立足岗位、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在基层一线坚守初心,在实干中践行使命,在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进,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力推进项目高质量、平稳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担当!
中铁二局六公司泰国城际高速项目部作业队长 罗会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身为一名海外建设者,我深有感触。2013年我就响应号召远赴非洲,在埃塞俄比亚参与建设亚吉铁路。2017年我又跟随队伍转向老挝,参与中老铁路建设。我们对外展示着中国形象,我们更为沿线人民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向他们传授着中国的技术,并和他们共克时艰。现如今,我又投身泰国城际高速项目的建设。近十年来,我见证了“一带一路”落地开花,身为党员的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也真切感悟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
中国中铁滇中引水工程大理分部指挥长 谭立伟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是开启新征程的冲锋号角,是续写新篇章的行动纲领。作为一名中国中铁滇中引水工程的建设者,我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带领同事们全力打造“安全、优质、生态、民心、廉洁”千年精品工程,推进绿色发展,为滇中引水项目早日通水、造福滇中千万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铁城投成都轨道指挥部经营开发部副部长、九三学社社员 周钰敏
追求爱国民主,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和衷共济是九三学社人的自觉选择和政治交代,是九三学社积久沉淀的政治信念和光荣传统。时至今日,这一光荣传统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依然焕发着时代的光华,依然是推动九三学社各项事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一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中铁十局非洲公司总经理助理、肯尼亚东部区域项目经理 王玉亮
第一时间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我深深感到自豪,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作为海外项目建设者,我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干好海外每一个项目,践行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中铁海外事业高质量发展,展示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中铁上海工程局三公司总经济师 骆正甲
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我心潮澎湃,信心满满。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我认为推进工程项目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样需要拼搏、需要奋斗!没有亏损的项目,只有亏损的管理,一切问题都可以从管理中找到解决的答案!当前,扎实推进大商务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将认真落实中国中铁大商务管理体系建设的系列要求,稳步推进公司大商务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大商务管理宣传到位、组织到位、落实到位,立足岗位,踏实苦干,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全国劳动模范、中铁八局昆明公司副总经理 李永山
党的二十大报告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十年来,昆明公司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绩,我也由一名普通的项目工程人员成长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成长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听了报告,我思绪万千、深感振奋,生长在伟大的祖国,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何其荣幸。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立足岗位、以身作则,充分发扬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坚定理想信念,投身项目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姿态,与时代共奋进、与企业共发展!
中铁投资沧州新华南部(运河城西)城市更新公司综合部(党群)副部长 王勤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生逢盛世,重任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青年人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企业就有未来,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企业的发展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后备力量。作为中铁投资集团的一名基层青年员工,我更应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经风雨、壮筋骨,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中铁投资集团改革发展中书写青春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全国盾构工匠、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盾构事业部总工程师 李吉
作为一名基层技术工作者,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最大的感受就是振奋,为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振奋。报告提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给我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继续加强自我提升学习、深耕盾构施工前沿技术创新、破解盾构施工技术难题、培养更多盾构施工技术人才。